(2)降低慢性病發病風險。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全谷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癥等慢性疾病之間呈負相關。研究顯示,進食全谷類食物可降低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病風險;有助于機體保持較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降低高血壓、心臟病、卒中、癡呆等疾病的發生風險;能降低血糖、減輕胰島素抵抗,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的風險。
(3)促進消化道健康。全谷中富含膳食纖維、抗性淀粉和寡糖,能改善排便和腸道菌群。
加工谷類營養價值
加工谷類食物的膳食纖維和營養素都有所缺失。谷類在加工時,麩皮和胚芽基本上都除掉了,同時把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有用的營養素比如木脂素、植物性雌激素、酚類化合物和植酸也一起除掉了。
但加工谷類的質地更細一些,保存期也更長一些。很多加工谷類中被人工加入了很多營養素,也就是說,在這些加工谷類中加入了鐵、B族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
幾種常見的谷類食品營養及藥理作用
谷類不但是一種非常有營養的食物,它的藥理作用也是非常豐富,是非常適合的我們食用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幾種常見的谷類食品營養及藥理作用吧!
粳米
就是大米、稻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糧食,除含有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滿足人體需要外,還具有食療作用。祖國醫學《本草求真》早有記載“粳米味甘性平,人非此物不能養,故性主脾胃,而兼及他臟,凡五臟血脈,靡不因此而灌溉;五臟積液,靡不因此而充溢;他如周身筋骨肌肉皮膚,靡不因此而強健。”,粳米具有補中益氣、益脾胃的功效,是病后腸胃功能減弱、煩渴、虛寒、痢泄等癥的食療佳品。
糯米
即粘稻米,在我國北方俗稱江米,南方為糯米。糯米營養豐富,其淀粉結構主要為支鏈淀粉,經糊化后性質柔粘,性味溫甘。因此,糯米是一種柔潤食品,能補中益氣、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等,特別適宜老年人或脾胃病者食療。
小麥
小麥是我國人民膳食生活中的主食之一。小麥可制成各種面粉(如精面粉、強化面粉、全麥面粉等),麥片及其他免烹飪食品。從營養價值看,全麥制品更好,因為全麥能為人體提供更多的營養,更有益于健康。
祖國醫學認為,小麥具有清熱除煩、養心安神等功效,小麥粉不僅可厚腸胃、強氣力,還可以作為藥物的基礎劑,故有“五谷之貴”之美稱。因此,在膳食生活中要注意選擇一定量的全麥粉或麥片,并進行合理搭配。
玉米
玉米也稱包谷、玉蜀黍、包粟、玉谷等,因其粒如珠,色如玉而得名珍珠果。玉米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胡蘿卜素的含量、維生素B2、脂肪含量居谷類之首,脂肪含量是米、面的2倍,其脂肪酸的組成中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占50%以上,并含較多的卵磷脂和谷固醇及豐富的維生素E,因此玉米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的作用,并能刺激腦細胞,增強腦力和記憶力。
玉米中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縮短食物在消化道的時間,減少毒物對腸道的刺激,因此可預防腸道疾病。玉米除了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外,還具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氣味甘平,無毒,主治調中開胃,根葉主治小便淋漓”。
我國還有一些醫著認為,玉米有利尿消腫、調中開胃的功效。適宜有慢性腎炎者治療時食用,還適用于有熱象的各種疾病,如頭暈、頭脹的肝陽上亢,胃熱引起的消渴,濕熱型肝炎,肺熱型鼻衄、咯血,以及產后血虛、內熱所致的虛汗等。因此在我們的餐桌上經常有玉米就能強身健體。
小米
也稱粟米、谷子,是我國北方某些地區的主食之一。據分析每100g小米含蛋白質9g ,脂肪3.1g ,膳食纖維1.6g,維生素A17ug,胡蘿卜素100ug,維生素B10.33mg ,維生素B20.1mg,維生素E3.63mg,微量元素鐵5.1mg 等。由于小米營養豐富,它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還可防病去恙,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小米具有養腎氣,除胃熱,止消渴(糖尿病),利小便等功效。
黑米
俗稱黑糯,又名補血糯,其營養價值很高,是國內外盛行的保健食品之一。黑米的米皮紫黑,而內質潔白,熟后色澤新艷,紫中透紅,味道香美,營養豐富。據營養分析,黑米含蛋白質約9.4%,其必需基酸如賴氨酸、色氨酸,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均高于其它稻米。此外,黑米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在《本草綱目.谷部》記載:“黑糯米具有補中益氣、治消渴、暖脾胃、虛寒泄痢、縮小便、收自汗、發痘瘡”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黑米具有補中益氣、暖脾止虛、健腦補腎、收宮健身等功效;常食黑米能使肌膚細嫩,烏發回春,體質增強,延年益壽,是老人、幼兒、產婦、體弱者的滋補佳品。
蕎麥
又稱烏麥、甜麥、花麥、花蕎、三棱蕎等。據分析,蕎麥含蛋白質9.3%,比大米和面粉都高,而且人體必需的賴氨酸也高。蕎麥含脂肪2.3%,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占46.9%,亞油酸占14.6%和較高的維生素E ,據研究,單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
蕎麥還含其他營養成分,如每100g 中含膳食纖維6.5g ,維生素B10.28mg、維生素B20.16mg,鉀401mg,鎂258mg,鐵6.2mg等都較高,這些成分都有益于健康。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蕎麥含有具有藥理功效的云香苷(蘆丁)等物質,蘆丁具有降脂、軟化血管、增加血管彈性等作用。
因此,在我們日常膳食生活中經常搭配適量蕎麥,可以預防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祖國醫學認為,蕎麥性味甘、涼、能開胃寬腸、上氣消積。據《本草求真》記載“蕎麥能降氣寬腸,消積去穢,凡白帶、白濁、泄痢、痘瘡、潰瘍、湯火灼傷、氣盛濕熱等癥,是其所宜”。故民間以蕎麥為主味食療各種疾病的單驗方也較多。
燕麥
又名雀麥、黑麥、鈴鐺麥、玉麥、香麥、蘇魯等,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谷類食品,不僅蛋白質含量(14.3%-17.6%)高于其他谷類,而且必需氨基酸中賴氨酸也高于其他谷類。脂肪含量為6.1%-7.9%,其中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占35%-52%。
另外還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1、B2和較多的磷、鐵等。由于燕麥含有亞油酸、氨基酸及其他有益的營養成分,因此被稱之為降脂佳品,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也有較好的效果,故也可以說,燕麥是藥食兼優的營養保健食品。
薏仁米
又稱薏苡仁、藥玉米、感米、薏珠子等,屬藥食兩用的食物。現代研究表明,薏仁米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據測定,薏仁米蛋白質含量高達12%以上,高于其他谷類(約8%),還含有薏仁油、薏苡酯、薏苡仁素、B-谷甾醇、多糖、維生素B等成分,其中薏苡酯和多糖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國內外多用薏米配伍其他抗癌藥物治療腫瘤,并收到一定療效。祖國醫學認為,薏米味甘淡,性涼,入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濃、降痹緩急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治療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屈伸不利、水腫、腳氣、白帶、肺痛、腸癰、淋濁等等多種病癥。
谷類的研究價值
研究人員也注意到,倒入谷物一起吃的牛奶可能也有一定作用。牛奶富含鈣,鈣也有助于控制脂肪。馬里蘭州醫學研究中心對加州、俄亥俄州和馬里蘭州的2379名少女進行了10年的追蹤調查,這些少女年齡在9到19歲之間,該項調查要求受試者記錄在這10年中不同時間段連續3天的飲食。
研究人員在對這些評估進行統計研究后發現,不管少女年齡和運動狀況如何,每周吃三次或三次以上谷類早餐的人,比不吃的身體密度指標要低;而那些早餐吃其他食物的人,身體密度指標則介于前兩者中間另外,常吃早餐的人傾向于定時吃三餐,較少在三餐間吃零食,她們的食物攝入中,脂肪和膽固醇明顯的低,而鈣和纖維明顯的高。
另外一項研究是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進行的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在4218名接受調查的成年男女中,77%的人習慣吃早飯,其中22%的人喜歡吃即食谷物。在女性中,即使考慮到鍛煉和總熱量攝入等因素,吃谷物早餐的人體重超重的概率仍比不吃早飯的人低30%。但是,喜歡其他早餐食品的女性的超重概率與不吃早飯的女性類似。但谷物早餐在維持女性體重方面的優勢在男性中卻不明顯
尚不清楚谷物是否對體重控制有直接作用,同時,這兩項研究也沒有區分不同糖分含量的即食谷物。研究人員認為,很多盒裝即食谷物里富含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成分可能有一定的功勞,而糖分高的谷物,必定不是健康早餐的好選擇;同時,谷類食物包括大麥、玉米、燕麥、大米、小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