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特色小吃-稍美(內蒙古稍麥、內蒙古燒麥、內蒙古燒賣):稍美(內蒙古地區讀作 Shāo Mài 或 Shāo Měi),是一種在內蒙古西部各城市流傳很久、至今不衰的傳統風味食品,和中國南方地區的傳統小吃“燒賣”外形類似,但是所用餡料不同,內蒙古地區的稍美只用牛羊肉和大蔥,南方燒賣餡料種類繁多,不是一種食品。
簡介
稍美(內蒙古地區讀作 Shāo Mài 或 Shāo Měi)又稱稍麥、燒麥、燒賣,是一種在內蒙古西部各城市流傳很久、至今不衰的傳統風味食品,和中國南方地區的傳統小吃“燒賣”外形類似,但是所用餡料不同(稍美只用羊肉和大蔥,南方燒賣餡料種類繁多)。
歷史文化
據說稍麥的起源在清代的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和玉泉區)。傳說,明末清初之時,在歸化城中,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有哥倆以賣包子為生,后來哥哥娶了媳婦,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歸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弟弟除了吃飽以外,再無分文收入,為了今后娶媳婦成家,弟弟在包子上鍋蒸時,就做了些薄皮開口的“包子”,區分開賣,賣包子的錢給哥哥,稍帶賣的錢積攢起來。久而久之,很多人喜歡這個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賣”,捎帶著賣之意。
另傳,早年這種蒸籠小點都是在茶館出售,食客一邊喝著濃釅釅的磚茶或奶茶,配以各色糕點,吃著熱騰騰剛出籠的蒸籠點心,因其邊稍皺折如花,稱為“稍美”,意即“邊稍美麗”。又因在茶館“捎帶著賣”,故又稱其為“捎賣”。
再后來通過晉商傳到京津等地,稱為“稍麥”,名揚北京城。當時,在北京城前門一帶,販賣稍麥的飯館門前懸掛的招牌上,往往標有“歸化城稍麥”字樣。后來經過改良演變向南傳播就改叫“燒賣”了。
做法
時至今日,內蒙古西部地區稍美仍是以羊肉配以大蔥鮮姜的餡料為傳統。
稍美制作工藝獨特,選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餡肥瘦適中,蔥絲姜末等佐料齊全。
稍美出籠,鮮香四溢。觀其形,只見皮薄如蟬翼,晶瑩透明,用筷提起垂如細囊,置于盤中團團如小餅。吃起來香而不膩。可謂食中美餐,形美而味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