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吃:蝦醬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08-21 13:12   1,953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河北小吃-蝦醬:唐山蝦醬,是河北著名小吃之一,以蝦醬為主料,輔以干辣椒、小蔥(末)、雞蛋清,加上調味料制作而成。

蝦醬

簡介

蝦醬,是韓國、中國沿海地區、香港以及東南亞地區常用的調味料之一,是用小蝦加入鹽,經發酵磨成粘稠狀后,做成的醬食品。味道很咸,一般都是制成罐裝調味品后,在市場上出售。亦有將蝦醬干燥成塊狀出售,稱為蝦膏或蝦糕,味道較蝦醬濃郁。

好的蝦醬顏色紫紅,呈黏稠狀,氣味鮮香,無腥味,醬質細膩,沒有雜魚,咸度適中。

由于蝦醬是一種儲藏發酵食品,在儲藏期間,蛋白質會分解成氨基酸,使之具有獨特的清香,滋味鮮美,回味無窮。而且小蝦所含鈣質分解后成為易于人體吸收的鈣,脂肪轉化為脂肪酸,因此蝦醬同時也是優質蛋白質、鈣和脂肪酸的豐富來源。

蝦醬的食用方法很多,既可用作各種烹飪和火鍋調味料,又可用于做出許多獨特的美味小菜,如雞蛋蒸蝦醬、蝦醬燉豆腐、辣椒蒸蝦醬等。最容易做的是雞蛋蝦醬餅。把油燒熱后倒入蝦醬,加蔥末、蒜末、干紅辣椒段,少許黃酒和醋,炒熟后澆入打散的雞蛋烙成餅就可以了,如果是春季吃,加入少許香椿味道會更好。

蝦醬分類

沙茶醬:一般是先將蝦米、洋蔥進行油炸,花生仁進行焙炒,然后再與蒜肉、白糖、錦豉、醬油、沙姜粉,生油和少量防腐粉等,經煮后,再磨細而得成品。

銀蝦醬:是用白酒、蝦羔、少量蝦醬和少量保存粉等原料,經磨爛再曬而得成品。

麻蝦醬:也算是麋鹿之鄉江蘇省大豐市的一個特產,因為是海濱城市,也屬于海產品。就是用麻蝦(很小很小的蝦,基本不能分辨),然后用調料熬的醬,味道鮮美,是饋贈佳品,這里也有廠家專門生產,味道不錯,而且保存時間較長。麻蝦又名糠蝦,是一種獨產于江蘇海安李堡地區的一種淡水小蝦。味道鮮美獨特,麻蝦熬醬招待客人,其獨特的味道讓客人留下好菜一桌,不抵麻是一唰之感嘆。南通鄉村食品有限公司研制開發的系列麻蝦醬,將讓您有機會品嘗這一美妙絕倫的稀世美味。麻蝦醬是火鍋、飯食、面食和大餅的最佳佐料。

麻蝦醬類型:原味型、淡辣型、麻辣型、咸辣型。

低鹽無腥海蝦醬:利用高新技術方法,改變了傳統蝦醬的高鹽度腥臊味的缺點,使蝦醬成為一種開瓶即食的快餐海鮮食品,有史以來蝦醬不能作為快餐食品的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填補了同類產品國內甚至國際空白。低鹽無腥蔬菜營養蝦、蟹醬,經過新技術工藝在低鹽無腥的基礎上,以各種不同的蔬菜分別添加入其中,提高了蝦醬風味及纖維素含量,是蝦醬的營養多樣化,品種系列化。增加了食欲性,填補了國內乃至國際同類產品的空白。

臺山蝦膏:是廣東臺山市的著名特產。臺山蝦膏的主要產地為臺山市的廣海、海晏和上川、下川等沿海鄉鎮。蝦膏主要用產于海中的苗蝦,加適量食鹽加工而成。苗蝦是一種個體很小的海蝦(只有幾粒米那么大),蝦殼薄而柔軟,可謂全身是肉,營養豐富。當地人一向有捕食苗蝦的習慣。過去,所捕苗蝦,除鮮食外,便腌制成蝦膏,除自家食用,多余的便出售,很受消費者歡迎。臺山蝦膏,色澤紅艷,味道鮮美,有濃郁的海鮮味,營養豐富,是調味、佐餐的佳品。

做法

1.原料處理:原料以小型蝦類為主,常用的小白蝦、眼子蝦、蠔子蝦、糠蝦等。選用新鮮及體質結實的蝦,用網篩篩去小魚及雜物,洗凈瀝干。

2.鹽漬發酵:加蝦重量30~35%的食鹽,拌勻,漬入缸中。用鹽量的大小可根據氣溫及原料的鮮度而確定。氣溫高、原料鮮度差,適當多加鹽,反之則少加鹽。每天兩次每次20分鐘,用木棒攪拌搗碎。搗碎時必須上下攪勻,然后壓緊抹平,以促進分解,發酵均勻。連續進行15~30天左右,至發酵大體完成為止。醬缸置于室外,借助日光加溫促進成熟。缸口必須加蓋,不使日光直照原料,防止發生過熱黑變。同時就避免雨水塵沙的混入。蝦醬發酵完成后,色澤微紅,可以隨時出售。如要長時間保存,必須置于10℃以下的環境中貯藏。得率為70~75%。如捕撈后不能及時加工,需先加入25~30%的食鹽保存。這種半成品稱為鹵蝦,運至加工廠進行加工時,將鹵蝦取出,瀝去鹵汁,并補加5%左右的食鹽裝缸發酵。

3.增香:在加食鹽時,同時加入茴香、花椒、桂皮等香料,混合均勻,以提高制品的風味。

4.要制成蝦醬磚,可將原料小蝦去雜洗凈后,加10~15%的食鹽,鹽漬12小時,壓取鹵汁。經粉碎、日曬1天后倒入缸中,加白酒(0.2%)和茴香、花椒、橘皮、桂皮、甘草等混合香料(0.5%),充分攪勻,壓緊抹平表面,再灑酒一層。促進發酵。當表面逐漸形成一層1厘米厚的硬膜,晚上加蓋。發酵成熟后,缸口打一小洞,使發酵滲出的蝦鹵流集洞中,取出即為濃厚的蝦油成品。如不取出蝦鹵,時間久了又復滲回醬中。成熟后的蝦醬首先除去表面硬膜,取出軟醬,放入木制模匣中,制成長方磚形,去掉膜底,取出蝦醬,風干12~24小時即可包裝銷售。

本文地址:http://m.www48783.com/16535.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