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飲、多食、多尿的癥狀并不十分明顯,而是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貪睡且難以睡醒為首發癥狀。這是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加上組織失水、電解質失衡等造成。因此,中年人或有糖尿病危險因素的人一定要定期檢查血糖,及早發現和治療。
7、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表現比較隱蔽,多數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其主要表現為面部表情遲鈍、講話節奏慢、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經常犯困等。如在感覺慵懶疲倦的同時,伴有健忘、情緒不穩定等癥狀,要懷疑是否有甲減。
春季,人們易感疲乏、困倦、無精打采,中醫專家指出,這是“春困”癥狀,是人們生理機能隨自然界變化和氣溫轉換發生的一種短暫生理現象。改善春困癥狀,不妨采用中醫的方法。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相應”,人要健康長壽就須順應自然變化規律。《黃帝內經》有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道也。”春季為一年之始,陽氣始生,清陽上升,人若應之,清氣升而濁氣降,升降和調,則神清而氣爽,若不能相應,清陽之氣不能上升,則失其生發滋養之用,就會表現出“春困”征象。若想擺脫“春困”的襲擾,須順應春季自然規律,做好以下三方面。
調攝身心,疏肝解郁
春季與肝相通應,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則全身氣機暢達不易患病。肝主疏泄,有疏通、暢達全身氣血津液的功能。其生理特性是主升發,若升發作用正常,則氣血津液疏通和暢達。氣血通暢,清陽得升,上榮于腦,腦得其滋養,就不會“春困”。反之,若是肝氣郁滯,失于疏泄,則氣機不暢,清陽被阻,“春困”就將不期而至。
中醫認為,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要保持肝臟的疏泄功能正常,需順應肝的生理特性。故春季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暴怒憂郁傷肝。若能適當運動,如散步、郊游等,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做足浴,用雅來基遠紅外足浴桶和按摩足浴桶不僅能舒張筋骨,還有助于陽氣升發,暢通血脈,振奮精神,如此氣血通暢,心曠神怡,就會精力蓬勃,遠離“春困”。
調整飲食,謹和五味
“三月養生重在陽”,如陽氣充實,氣機升降和調,則神清腦明,若陽氣虧虛,氣機升降失調,則易產生疲憊感。春季陽氣初生,為適應此特點,扶助陽氣,飲食方面應遵照《黃帝內經》“春夏養陽”原則,多吃辛甘發散、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蒜、香菜等。這類食物溫補陽氣,使人體陽氣充實,且辛溫發散有利于陽氣升發。
保證睡眠,起居有常
保證睡眠,起居有常
祛“內濕”,防“外濕”
前幾日“陽春”天氣乍然一現,隨后冷空氣伴隨著陰雨又“殺到”。這種冷暖寒濕的變化可以說把春天天氣無常的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春季的氣候特點是偏于濕。一方面是內濕,而另一方面則是外濕。內濕多因飲食不節制,或在冬季時吃多了肥甘厚膩的食物,讓體內濕氣內侵脾陽以至失運。而外濕是由于外界的濕氣過多,容易讓濕邪入侵。內外因相互影響,容易引發疾病。
中醫認為,“濕邪”是“六淫”之一。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濕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陰冷的刺激和寒氣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濕健脾,將身體里面的濕邪驅走,讓脾胃順利運轉起來。
那么應該怎么辦?春天的飲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養胃的功效。還可以將切成薄片的黨參用開水浸泡代茶飲,有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輕重濕癥,祛濕有側重
在春季,本身體質偏弱偏濕的人更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應加強祛濕工作。此外,中醫認為“肥者多濕”,肥胖者往往也是濕癥的高發人群。但祛濕也要對癥,并非每個人都需要祛濕。一般來說,身體有“濕”會引起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癥狀;同時精神上可能會出現萎靡、嗜睡、易怒、煩躁等狀態;而身體、四肢會感覺較為沉重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的表現。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改善,建議及時看中醫生診治調理。
若只出現輕度不適的人群,屬于輕度濕癥,并不建議藥物調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飲食和運動進行調節。飲食方面需多吃清淡食物,盡量避免油膩、煎炸、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時不要吃得過飽而傷脾胃。在陽光較好的日子,可以多到戶外走走,有助于驅散體內的濕氣,提高身體抵抗力,維護自身的正氣。春天天氣多變,外出好帶夠衣服,注意把防寒保暖放在第一位。
春季養肝明目的竅門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中醫講究,春季應該通肝,更易旺肝,春季養生以養肝為要務。下面介紹幾個適合春季養肝明目的方法給大家,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春季養肝正其時
關于養肝,專家指出,在中國傳統的醫學理論中,肝屬木,喜條達,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春季是養肝護肝的佳時節,也是肝病的多發時節。如果不注意情志調攝,肝氣抑郁,則會生出許多病來。如情志不遂,肝陽上亢,血壓升高,有心腦血管病者還容易發生中風。而各大醫院的統計數據也表明,每到春天,發生肝病或肝病復發的病人就會較其他季節多。
專家表示,作為自然界中的生物,隨著氣候節氣等環境狀況改變,人體的五臟六腑的運行狀態也會隨之改變,因此,人的飲食起居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這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此外,中國近五千年燦爛的醫藥文化在保健養生方面早已精辟地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等經典思想。因此,順應天時變化,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進行相應調整,“未病先防,有病防變”加強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
養肝先要睡得香
養肝先要睡得香
專家強調,養肝重在睡眠。現代人陰陽顛倒的生活習慣對于肝臟的損害尤其嚴重。專家指出,現在很多人的肝病其實是“熬”出來的,“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雙目赤紅,這是肝火上升的癥狀。長期如此,必然傷肝。”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將睡眠稱為“眠食”。曾國藩有“養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英國大劇作家莎士比亞將睡眠譽為“生命筵席”上的“滋補品”。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睡得香”為健康的重要客觀標志之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類自身對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有效調節。在高質量睡眠狀態下,體內會出現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變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黃帝內經》中記載:“人臥血歸于肝”,而在春季應“夜臥早起”。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抵御春季多種傳染病的侵襲。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注重科學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時;60歲以上老年人7小時左右;8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8~9小時;體弱多病者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晚飯莫過飽,睡前莫喝濃茶及咖啡。講究睡姿,睡時應‘臥如弓’,以右側臥位,睡眠方向以頭東腳西為宜。要有靜謐的睡眠環境,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床鋪舒適,利于進入甜蜜的夢鄉。
每一個人都要注重科學睡眠
減酸增甘宜溫補
在飲食上,春天飲食應遵從《黃帝內經》里說的“春夏養陽”的原則,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春天適量吃些性溫的韭菜,可起到補人體陽氣,增強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此外,日常我們餐桌上常見的“蔥”一身都是藥,其葉能利五臟,消水腫;蔥白可通陽發汗、解毒消腫;蔥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蔥根能治痔瘡及便血。
在口味上則宜甜少酸,大棗、山藥宜于春季食用,李時珍稱贊大棗“氣味甘平,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山藥味甘性平,具有健脾養肝、滋肺益氣、補腎固精等功效,可用棗、山藥與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養肝益胃,滋陰潤燥。
此外,春天要多吃蔬菜和野菜,如黃豆芽、綠豆芽、香菜、春筍、萵筍、菠菜、香椿、薺菜、芹菜、油菜、柳芽等,既能補充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熱潤燥,有利于體內積熱的散發。在春天要盡量忌吃油膩、生冷、黏硬食物,以免傷及肝脾。
養肝也要講辨證
專家指出,中醫精髓的思想就是“辨證”,講究“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春季養肝的飲食也應如此。
對于辨證養肝,專家舉例說,如果一個人在春天常常生氣,情志不暢就會引發胸悶、心煩、容易發怒、頭痛頭暈、眼睛發紅、牙痛或牙齦紅腫、耳鳴、口干口苦、小便黃、大便干等癥狀。這就是中醫常說的“肝火上炎”導致“氣郁化火”引起的。這樣的人在飲食以清淡為宜,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食物及飲酒,多吃芹菜、苦瓜、野菜,多喝綠茶、菊花茶、蓮子心茶,以清肝火。
如果常有手腳心熱、潮熱盜汗、口干咽燥、面烘熱、脇肋(胸壁兩側)灼熱、頭暈耳鳴等癥狀,則是“肝陰虛”,應多喝養陰的魚湯、甲魚湯,或海參熬湯,以滋補肝陰。切勿飲酒,忌食辛辣、羊肉等助火之品,可常服杞菊地黃丸、六味丸。而出現面目萎黃、指甲色淺淡、視力減退、失眠多夢、心驚易驚、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甚至閉經等癥狀,則是“肝血虛”的癥狀,多是由于脾胃功能差或因特殊原因導致失血過多所引起,而影響到肝所主的目、筋、指甲的功能。
在飲食上就要避免過于油膩,以免傷害腸胃之氣,應少量多餐。可多進食桂圓、紅棗、豬肝、羊肝、排骨湯、烏骨雞、菠菜等食物。
堅持運動健身心
堅持運動健身心
春季養肝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運動與心態。專家指出,萬木吐翠的春天,正是采納自然陽氣養肝的好時機,而運動則是絕好的方法。各人應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清晨、傍晚及節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徑,舞拳弄劍于河畔林間,或去郊外踏青問柳,游山戲水,賞花行歌,登高望遠,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無形之中增強了心身健康。
另外,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對于肝臟的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老百姓平時常說“火大傷肝”,“怒傷肝”,“肝火太旺”,其實都是在說情志過度刺激會使五臟之氣平衡協調的關系受到破壞。故而,春天應順應陽氣升發的自然規律,方可使肝氣順暢條達。這就要求大伙兒要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好情緒,心胸開闊,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時進行宣泄,防止肝氣郁結。
平時要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多些興趣愛好——在《壽親養老新書》里載有十樂:讀書義理、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清代畫家高桐軒也有耕耘之樂、把帚之樂、教子之樂、知足之樂、安居之樂、暢談之樂、漫步之樂、沐浴之樂、高臥之樂、曝背之樂。現代人應多學學古人的“十樂”,對春天養肝大有裨益。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春季養生的知道,春天我們要捂一捂,多穿一些衣服,平時也要注意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這個季節也是養肝的好季節,大家也要格外的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