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茶 保健養生茶大全及配方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9-01-05 21:36   9,467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男人喝什么茶好

喝什么茶可對身體起到保健的作用。根據中醫的說法,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因而體質不同的人飲茶也有講究。—般來說,燥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茶;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具體說來,有抽煙習慣、體形較胖的人,容易上火,應喝涼性茶;腸胃虛寒,或體質較虛弱者,應喝中性茶或溫性茶。

現代都市男人的體質往往不能簡單地以燥熱、虛寒劃分,有的人從表現看兩種體質兼而有之:體形較胖容易上火,但是吃點生冷的東西就拉肚子;還有的人體形偏瘦明顯脾胃虛弱,但又有熱象。這是因為,他們常有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從而導致體質的多樣化。然而,每個人的體質都會表現出主要癥狀,古方中醫專家提醒您,飲茶時應以主要癥狀作為依據。

菊花茶——排毒去輻射

由白菊花和上等烏龍茶焙制而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觸電子污染的辦公一族必備的一種茶。因為茶中的白菊具有去毒的作用,對體內積存的暑氣、有害的化學和放射性物質,都有抵抗、排除的療效。

苦丁茶和普洱茶——降血脂

由于涼性偏重,苦丁茶清熱解毒、軟化血管、降血脂的功能較其他茶葉更好,適合血壓偏高、體形發胖的體質燥熱者長飲養生。普洱茶也同樣擁有保護心血管健康的功能,而且普洱茶的性質溫和,適合體質虛寒的人飲用。

烏龍茶——醒酒和

如果他應酬很多,還喜歡飲酒,那么你需要給他備上烏龍茶。烏龍茶的醒酒效果非常好:它能夠預防身體虛冷,減少酒精和膽固醇在體內沉積。此外,烏龍茶還有溶解脂肪的功效。有數據顯示,陳年珍藏10年,飲用300毫升烏龍茶相當于連續跳繩7分鐘,堅持飲用一年可減重2公斤以上。

小貼士:你還可以根據他工作和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情況來為他選擇茶葉。例如,他這段時間工作繁忙,用腦過多,可以選擇烏龍茶、綠茶、茉莉花茶來提神醒腦;在體力勞動或運動之后,可以選擇烏龍茶、紅茶來為解渴和補充熱量;如果這段時間的空氣污染很嚴重,那么可以選擇綠茶來對抗污染;如果他沒有時間去健身,可以選擇烏龍茶、綠茶和花茶來溶解脂肪,燃燒卡路里。

季節、時間,怎樣喝出好體質?

一年四季節令氣候不同,喝茶的種類也要做相應的調整。

一般來說,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發一冬淤積于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夏季宜喝綠茶,綠茶性味苦寒,能清熱、消暑、解毒、增強腸胃功能,促進消化、防止腹瀉、皮膚瘡癤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熱,能徹底消除體內的余熱,使人神清氣爽;冬季宜喝紅茶,紅茶味甘性溫,含豐富的蛋白質,有一定功能。

此外,飲茶還有一定的禁忌和時間。

頭遍茶:由于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會受到農藥等有害物的污染,茶葉表面總有一定的殘留,所以,頭遍茶有洗滌作用,應棄之不喝。

空腹:空腹喝茶可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致使茶葉中的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癥狀。

飯后: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與食物中的鐵元素發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時間一長引起人體缺鐵,甚至誘發貧血癥。應該在餐后一小時再喝茶。

發燒:茶葉中含有茶堿,中國茶都,有升高體溫的作用,發燒病人喝茶無異于“火上澆油”。

小貼士:根據季節更換茶葉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體質。體質虛寒的人,即使在夏季,也不適合飲用苦丁茶那樣的涼性茶。

四季補腎茶

想要補腎?喝茶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補腎茶配方有很多,常見的有桂圓紅棗茶、首烏生地茶、枸杞茶、杜仲茶,今天小編推薦16種補腎茶配方,常喝讓你不再腎虛!

枸杞茯苓茶

做法:枸杞子、茯苓各5~10克,紅茶6克。將枸杞子與茯苓共研為細末,每次取5~10克,加紅茶6克,用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每日2次,代茶飲用。

功效:枸杞子甘平能補腎益精,茯苓甘淡能健脾利尿,紅茶能利尿提神,是治療小便不利的理想飲料。

桂圓紅棗茶

做法:桂圓12克、紅棗15克。將桂圓和紅棗一起放入杯中,加入500c.c.的熱水沖泡,放涼后即可飲用。

紅棗枸杞茶

做法:枸杞一小把(約20~30粒)、紅棗3-4粒。直接將枸杞和紅棗放入玻璃杯中,以開水沖泡服用,或者用水煮沸后服用。

功效:枸杞性味甘平,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作用。紅棗性溫、味甘,具有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生津液、解藥毒、促進腸胃功能。

黑米茶

做法:將黑米400克稍微淘洗一下,用大火炒5分鐘后,轉小火,炒至黑米表層開裂露出白色的米心為止。好現炒現用。若平時沒有充足的時間,也可以一次多炒制一些,并將炒好的黑米裝入盒中密封保存,且好在一個月內用完。每次取炒過的黑米10克,依個人口味可以加3克紅糖或紅茶,用200毫升沸水沖泡,燜上10分鐘后即可飲用。

本文地址:http://m.www48783.com/25663.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