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吃雞肉的7大真相
雞肉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做法很多,味道鮮美,所以成為了中國家庭餐桌上的常見菜。那么你知道雞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嗎?今天小編告訴大家吃雞肉的7大真相,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1.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
雞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還聚集著無數個淋巴組織,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雞脖子是腺體集中的部位,好剝下雞皮,去掉肉眼就能看到的小肉疙瘩后再加工。
雞皮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容易導致肥胖,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建議肥胖和“三高”人群把雞皮剝下后,單獨用水慢慢熬,熬成雞油后,在餛飩、湯類中放一點,可起到調味效果。雞肝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吃時也要適可而止。
2.柴雞比肉雞更有營養嗎
從營養補充來說,柴雞和肉雞的營養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從風味和口感來講,放養、每天吃菜葉和蟲子、生長周期長的柴雞確實口感更好。
但從食品安全角度來看,由于柴雞長時間放養,無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風險更大。
3.超市的速凍雞和市場上的現宰雞,在營養上有什么區別
朱毅指出,速凍雞和現宰雞在營養上沒有區別。在禽流感肆虐的當下,人們一定要遠離活禽交易和現場宰殺,避免染上病毒。另外,帶血絲的白斬雞也不要吃。
4.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
中醫認為,公雞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而高血壓患者和癌癥患者不適合吃;母雞性屬陰,滋補效果平和、緩慢,適合產婦、年老體弱、久病體虛者食用。
5.怎樣烹調能讓雞肉發揮佳營養和口感
雞肉肉質細嫩,適合各種烹調。為了保持其低脂肪的優點,好選擇較為清爽的烹調方式,如白斬雞、清燉雞。相反,香酥雞、辣子雞、炸雞等經過油炸,不僅損失營養成分,熱量也比較高,不利健康。
雞湯中加入不同藥材,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加入生姜,可滋補強精、緩解感冒、提高人體免疫力;加入枸杞能平補陽氣,有助于人體陽氣生長,抵抗嚴寒;
加入人參、黨參,可治療脾肺虛弱、氣短心悸,增強造血功能,對畏寒體質有改善作用;加入黃芪,可補氣補虛,增強機體免疫力。
6.買雞肉時怎么挑顏色
活雞被宰后,血放出來,肉的顏色就會發白。如果肉質發紅、發黑,這樣的雞不是病雞就是死雞。
因此,買雞肉時好買顏色發白的。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判斷雞肉的好壞。如果雞肉外層微干,不發黏,用手指壓后立即復原,無異味,則說明雞肉比較新鮮。
還可通過看翅膀識別注水雞,如果發現翅膀上有紅針眼,就證明雞肉被注了水。用手捏一捏皮層,如果感到明顯打滑,也可能意味著注過水。
7.雞肉中是否含有激素,會影響孩子發育嗎
肉雞品種經過漫長培育期,生長速度很快,完全沒必要額外用激素催熟。
另外,如果給雞吃了激素,還會增加它的心血管和肝臟負擔,導致死亡。因此,沒有廠家會給雞喂激素。但即使雞肉里沒有激素,家長也不能任由孩子吃肉,因為肉類攝入超量,飲食熱量太高,才是孩子肥胖和發生性早熟的主要原因。
哪些食物不能與雞肉同吃
1、雞肉與鯉魚
雞肉甘溫,鯉魚甘平。雞肉補中助陽,鯉魚下氣利水,性味不反但功能相乘。魚類皆含豐富蛋白質、微量元素、酶類及各種生物活性物質;雞肉成分亦極復雜。
2、雞肉與李子相克
食則拉痢。解救:吃雞尿白。
3、雞肉與菊花相克
食則死亡。解救:細辛一錢,川蓮五分水煎服。
4、雞肉與糯米相克
同食會引起身體不適。
5、雞肉與大蒜
大蒜性辛溫有毒,主下氣消谷,除風、殺毒。而雞肉甘酸溫補,兩者功用相佐,且蒜氣熏臭,從調味角度講,也與雞不合。
6、雞肉與芝麻相克
同食嚴重會導致死亡。
7、雞肉與芥末
這兩種食物如果同食后,會傷元氣。因芥末是熱性之物,雞屬溫補之品,恐助火熱,無益于健康。
8、雞肉與狗腎相克
會引起痢疾。
9、野雞與鯽魚
鯽魚屬甘溫,性熱,為下氣利水,而野雞甘酸微寒,為補中益氣健脾,故兩者性味功能皆不相合。鯽魚與野雞肉皆含有各種氨基酸及酶類激素、微量元素等,故兩者不宜同煮,因其生化反應較為復雜。
購買雞肉謹記3個法則
不買農貿市場來路不明的死雞
“我現在不敢買雞肉,尤其是農貿市場上來路不明的死雞。”與豬肉相比,雞肉更加“危險”。
現在各地出售的豬肉都有嚴格檢疫檢測,而雞肉缺乏正規檢疫,監管差,再加上雞很容易病死,很多養殖戶不得不用藥來維持。因此建議購買有正規渠道、包裝上標有生產廠家、日期等信息的雞。
買顏色發白的雞肉
活雞被宰后,血會放出來,顏色就會發白。如果肉質發紅、發黑,這樣的雞不是病雞就是死雞。
如果買整雞,可以通過刀口辨別:如果刀口不平整、放血良好的是活雞屠宰;刀口平整甚至無刀口、有殘血、血呈暗紅色,就可能是死后屠宰的雞。
摸、聞辨新鮮
如果雞肉外層微干,不發黏、不沾手,用手指壓后會立即復原狀,無異味,則說明雞肉比較新鮮。
總結:通過小編上文的介紹,你知道吃雞肉的7大真相有哪些了嗎?你知道雞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了嗎?大家一定要避開這些飲食誤區,健康飲食,才能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