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百步走)俗話說的好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看似健康長壽的生活方法,卻存在著極大的危害。試想一下,剛吃完飯,肚子脹脹的,就運動,能舒服嗎?雖然,這只是我們個人感覺,但飯后百步走真的有驚人危害。
飯后百步走危害驚人
如果餐后馬上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的血液供應就相應減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再說,胃里的消化液是由吃進食物的條件反射而產生的,胃部飽滿,胃液才能分泌旺盛。如餐后散步,胃部在活動中快速蠕動,把沒有經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地推入小腸,使食物的營養得不到充分的消化與吸收。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脹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然處于“饑餓”狀態。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而且,如果是在冬季,則更不應該飯后百步走。就餐環境室內外溫差較大,進餐的時候吃得紅光滿面、大汗淋漓,要是匆忙離開餐廳,在瑟瑟的冷風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組織中的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容易引起風寒頭痛,還加大了心臟的供血負擔。
此外,有些人是不適合飯后百步走的,比如:
1. 患冠心病、心絞痛的人:進食后立刻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最好餐后1小時再散步,每次半小時,注意步速不要過快。
2. 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糖尿病患者:飯后最好靜坐閉目養神10—30分鐘再散步,馬上散步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頭暈乏力,甚至昏厥。高血壓患者散步時最好上身挺直,否則可能壓迫胸部,影響心臟功能。走路最好前腳掌著地,不要后腳跟先落地,否則會使大腦處于不停振動中,易引起一過性頭
3. 患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飯后立刻散步會增加胃腸蠕動,吃進去的食物對胃壁產生刺激,不利于胃黏膜修復。
既然如此,那飯后百步走適合哪些人呢?
專家提醒,“飯后百步走”最適合那些長時間伏案工作、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只要走上20分鐘,就能促進胃腸蠕動、消化液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要走,也不能吃完飯馬上走,只有在飯后休息30分鐘左右再開始散步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而且運動一定要輕微,不要太劇烈,時間大概15-30分鐘即可。
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很多人在吃完晚上飯后,喜歡出去散散步。也常聽到一句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大家都很認同吃完飯以后要活動一下散散步,這樣有助于消化這個觀點。
但從健康的角度來講,這樣真的能促進腸胃消化嗎?
飯后立即散步,并不利于健康
散步是一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也有利于人體分解體脂肪。但是,盡量不要在吃完飯后立即散步。
因為剛吃完飯,腸胃還處在一個很大的消化過程中。飯后半小時內,是腸胃消化食物的高峰,這時必須要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以進行初步消化。不適于馬上運動。
飯后立即散步會導致腹痛,運動時體內血液多向流動至肌肉、骨骼等部位,反而會使胃腸道的消化活動受阻,那樣不但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而且可能導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果走得太快了,還可能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如腹痛腹脹,甚至發生胃下垂。
飯后適當休息一下
飯后散步需要在休息30分鐘后再進行,這個時候胃的消化已經基本完成,血液的需求量降低,這樣可以充分保證腸胃的消化功能。
飯后散步不但可以更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而且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人體的免疫力。
除了散步,飯后也可以做一些輕微的運動,但不能劇烈運動。同時注意飲食不能吃的太飽,最好只吃到7分飽。
飯后究竟應該站著還是坐著
飯后休息半小時,但是應該坐著休息好還是站著休息好呢?飯后站著能消食嗎?
飯后一直坐著或躺著不但影響消化吸收,還容易導致脂肪的堆積,尤其是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
所以吃完飯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趴睡,最好能保持站立。
飯后站著是比較消化食物的,偶爾以小步走動,只要不是劇烈運動,不對胃產生負面影響,也是可以的,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消化。
如果是靠墻站立,還能達到消耗熱量、減少脂肪的堆積的效果。愛美的女士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控制體重。
?飯后百步走:適合于平時活動較少、長時間伏案工作、形體較胖或胃酸分泌過多的人,飯后站一會后可以散散步。
?飯后不要走:主要指體質較差、體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胃病的人,飯后不能散步,這樣會導致胃的進一步惡化。應該平臥躺著,給胃減輕負擔。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也不宜飯后活動。餐后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負性作用。因此,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應避免在飯后2小時內運動。
飯后宜做什么?
01、飯后適當按摩
吃完飯后,用手輕輕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能促進腹腔內血液循環,加強胃腸消化功能。
02、飯后漱口
飯后漱口能及時清除殘留口中的食物殘渣,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牙齒上的殘留物,是保護牙齒的比較好的方式之一。
03、喝大麥茶助消化
飯后可以喝一點大麥茶,大麥茶中的尿囊素可增加胃液分泌,促進腸胃蠕動,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