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是臘八節(jié)的傳統(tǒng)食物。在臘八節(jié)這一天,很多地區(qū)都會有吃臘八粥的習俗,那大家知道臘八粥的由來和傳說嗎?今天就來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關于臘八粥的哪些傳說。
臘八粥的由來和傳說
1.來源于佛教
關于臘八粥最多的一個說法,就是來源于佛教。釋迦摩尼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他原本是古印度國家的一個王子,生活條件非常的好,但是他看到百姓疾苦,于是決定舍棄榮華富貴,出家修行祈求平安。但是在修行的六年當中一直沒有成佛,后來終于在菩提樹下遇到貴人,修道成佛,而那一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所以大家為了慶祝釋迦摩尼成佛,于是寺廟里就把平時化緣到的各種谷類,豆類以及供奉的果干等,放到一起煮上一鍋粥來施舍給平民百姓,佛撒眾生。后來就有了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的習俗。
2.紀念朱元璋
關于臘八粥還有一個傳說,就是與朱元璋有關。朱元璋沒當皇帝的時候,生活是非常艱苦的,他年輕的時候是在地主家做長工,但是地主對他非常的苛刻,常年吃不飽肚子。有一天他實在太餓了,于是就去挖老鼠洞。在老鼠洞里面看到老鼠偷來的各種的谷類以及豆類,于是他就把它們全部拿出來,并找了一口鍋,把它們一股腦的放在一起燉,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粥,那天剛好是十二月初八。后來他當皇帝之后,為了讓自己記住這段比較悲慘的過去,于是就在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
3.紀念逝去的修長城的工人
關于這個傳說是在秦始皇時期。秦始皇統(tǒng)治國家稱帝之后,派了大量的工人去修砌長城,但是由于修砌長城是一個非常漫長而且非常苦的工作,所以很多工人的在修建過程當中都被餓死,凍死。后來活下來的工人實在太餓了,于是就把各自能夠搜羅到的谷類,豆類,全部放在一起煮上一鍋粥來吃,但是粥少人多,所以很多工人最后還是餓死了。后來為了紀念這些苦命的工人,就有了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的習俗。
關于臘八粥的由來和習俗的,在民間的傳說中有好幾個版本,所以大家呢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其實絕大多數(shù)還是說與佛祖有關,因為臘八節(jié)又叫做成佛節(jié),佛道節(jié),所以傳統(tǒng)的大家的觀念當中還是與釋迦摩尼有關的,因此世人對臘八節(jié)還是非常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