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林子孫糕
簡介
雙林子孫糕為浙江湖州雙林鎮漢族傳統糕類名點之—,1905年,南京人王雙喜在湖州開店,用米粉制成糕,取名子孫糕。意為“子子孫孫步步高升”。后由張季安經營。子孫糕制作方法經多次改進,至今廣為流傳,成為湖州訂親、婚嫁、壽慶等的禮品。
雙林子孫糕用料講究,制作精細,餡選用核桃肉、金桔餅、青梅、糖豬肉、玫瑰醬與白糖精制而成,具有細糯柔韌,香甜可口,還有多味的特點,故有“多味糕”之稱。
歷史文化
子孫糕創于1905年,創始人王雙喜,祖籍南京。子孫糕,意為子子孫孫步步高(糕)升之意;子孫糕創立以來,至今仍暢銷不衰,得到消費者的喜愛。 過去,雙林一帶的男女訂婚須互贈年糕。傳說當年一大戶人家定親時,請糕團大師做糕,及至做得,見不是年糕,而是一塊塊方糕,很生氣。但一嘗,味美可口,便轉怒為喜,問起糕名,糕團師答曰:“子孫糕。”子孫糕自此得名。
雙林是湖州種桑養蠶之地,民間習俗,老蠶(系老蠶寶寶)上山做繭時,親朋好友互贈子孫精益求糕。條條爬高(糕)上山,條條做繭豐收,凡遇婚嫁建房喜慶之日,親朋也以子孫糕相贈,祝愿新人子子孫孫年年高升。
做法
子孫糕投料為:糯米粉4千克、白米粉2千克、白糖1.75千克、生豬油0.75千克、核桃肉250克、紅綠瓜絲250克、青梅150克、橘餅150克、金橘餅100克、芝麻100克、玫瑰醬150克,做成80塊糕。每塊糕7厘米見方,4厘米厚,重約150克。
子孫糕做工精細,先按0.5千克米粉、200克水的比例和面,和好后將面過篩,使之成為與篩眼一樣大小的顆粒狀;再經上蒸架、裝餡、加豬油、切塊、蒸煮等工序,便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