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粽子是一種比較好吃的食物,軟軟糯糯,鮮甜可口,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吃,粽子不僅包起來麻煩,煮粽子也是一門技術活,粽子煮完了后什么時候撈出來,大家知道嗎?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粽子煮完后的那些事。
一、粽子煮完了后什么時候撈出來
1.生粽子:燜半小時撈出
生粽子的外面是新鮮的粽子葉,粽子葉有一種天然的植物香味。粽子煮好后,放入鍋中小火燜一會,粽子會有濃郁的香氣和味道,會更好,所以不要直接把生粽子煮熟后拿出來,煮熟后燜一會味道會更好。
2.熟粽子:馬上撈出來
煮好的粽子本身已經熟了,入鍋煮,讓糯米充分加熱軟化,粽葉中的芳香物質已經完全分布在粽子中,就算是煨了,粽子也不會變得更好吃,所以煮熟的粽子可以在煮熟后立即取出。
二、怎么煮粽子
1.涼水下鍋
很多人都會糾結,涼水煮粽子還是熱水呢?正確的做法是:鍋里放冷水,這是因為在熱水中煮粽子時,煮熟的粽子容易被夾住,或者容易散開,因為糯米受熱膨脹,導致粽子爆炸;將粽子放入涼水鍋中時,粽子會隨著鍋內水溫不斷上升,粽葉的味道和糯米的甜香會慢慢滲透,讓煮出來的粽子香甜可口,最后找個重物壓一下,這樣粽子就不會飄了,有效避免夾生。
2.水量要充足
煮粽子加水很重要,因為粽子煮的時間比較長,一般2小時左右,所以水要一次性加完, 一般至少要高出粽子10厘米左右,這樣的目的是: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怕粽子浮起來,上面的就進不了水了,這樣會導致發生夾生現象。
由此可見,煮粽子也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我們要分辨煮的粽子是生的還是熟的,生的話煮完還需要再燜一會,熟的話煮完就可以直接撈出來了。在煮粽子的時候也要注意,冷水下鍋,水量也要充足,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才會又軟又糯,鮮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