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銀耳湯的功效 常吃紅棗銀耳湯的好處

 特色小吃培訓班   2018-10-15 10:35   1,314 views 人閱讀  0 條評論

(紅棗銀耳湯的功效)紅棗銀耳湯的口感是濃甜潤滑的,非常的美味可口。很多女性朋友會經常的食用它,是因為它能夠滋補健身,而且還是傳統的潤膚養顏佳品。其實它還有其他功效,今天就為大家介紹紅棗銀耳湯的功效和營養價值。

營養價值

銀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益氣、補腦、強心之功效。

不但適宜于一切婦孺、病后體虛者,且對女性具有很好的嫩膚美容功效。

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起保肝作用,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有一定療效;富含維生素D,能防止鈣的流失,對生長發育十分有益。

因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它可以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力;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

加上它的滋陰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潤膚,并有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的功效。

銀耳中的有效成分酸性多糖類物質,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調動淋巴細胞,加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興奮骨髓造血功能。

大棗維生素c含量為水果之冠,每百克鮮棗的維生素c含量為柑橘的8-17倍、香蕉的50-100倍、蘋果的50倍,有“活維生素丸”之稱,具有益氣補血、健脾和胃等功效。

含有維生素A、C、E、P,生物素,胡蘿卜素磷、鉀、鎂等礦物質,葉酸,泛酸,煙酸等。它有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骨質疏松和貧血,軟化血管,安心寧神等作用。

中老年人更年期骨質疏松、青少年生長發育高峰期缺鈣、女性易貧血缺鐵等,食用棗類食品都會有很好的食療效果,病后體虛的人食用棗類也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紅棗適宜慢性肝炎,肝硬化之人服食,也可減少其他藥物對肝臟的損害。

紅棗中含環磷酸腺甙,可擴張血管,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好處。

功效

銀耳具有強精、補腎、潤腸、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延年益壽之功效。

銀耳是和種含膳食纖維的減肥食品,它的膳食纖維可助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

銀耳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保護肝臟,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能力。

銀耳富含維生素D,能防止鈣的流失,有益于生長發育。

銀耳中的多糖類物質,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有補氣和血之效。

銀耳富含天然膠質,有滋陰、潤燥、清熱的功效,長期堅持飲用銀耳湯能滋潤皮膚,美容養顏。

銀耳中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有減肥的作用。

棗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細胞:紅棗能促進白細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護肝臟,紅棗中還含有抑制癌細胞,甚至可使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的物質。

經常食用鮮棗的人很少患膽結石,這是因為鮮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使體內多余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膽固醇少了,結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隨之減少。

棗中富含鈣和鐵,它們對防治骨質疏松 、產后貧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經常會骨質疏松,正在生長發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發生貧血,大棗對他們會有十分理想的食療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藥物不能比擬的。

做法一

材料:銀耳20g 、 棗(干)10粒、 枸杞子適量、 冰糖20g、 水適量。

步驟:銀耳放入開水中浸泡20分鐘,泡發后取出洗凈,并去除黃根,掰成小朵,紅棗洗凈去核,枸杞放入清水中浸軟備用。

湯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放入銀耳熬煮30分鐘,待湯汁變得黏稠后,放入紅棗、枸杞繼續熬煮10分鐘。

10分鐘后,將冰糖放入鍋中,攪拌至冰糖融化即可。

功效:美容養顏。

做法二

主料:銀耳(干)20克,棗(干)100克,枸杞子100克。

調料:冰糖50克。

步驟:先把銀耳用水泡上,短則一個多小時,長則五六個小時都可以。銀耳泡開后用水清洗兩三遍,控水。將銀耳黃色的根去掉,用手將銀耳撕成小片,待用。

將蓮子紅棗和枸杞也用水泡上,這個不用很長時間,一般十分鐘就行了。銀耳處理好了,蓮子紅棗和枸杞也差不多了。泡好后也要控水。將紅棗用手撕開,露出果肉。這么做是為了紅棗香甜的味道容易出來。

鍋內加入涼水,將銀耳、蓮子、“露肉”的紅棗、枸杞一同放入。水開后調成小火開始慢慢煮。注意千萬不要大開鍋蓋,不然容易熬干。

很快你就能聞到紅棗的香味了,不過別著急,至少要煮一個半小時才行呢。快煮好時放入冰糖,依個人口味定。

冰糖放入后,攪拌,待幾分鐘后,香滑美味的養顏湯可以出鍋了。也可放入冰箱中冷卻后食用。

注意:干銀耳和泡發后的體積差別很大啊,如果你不是特別喜歡吃銀耳的話,泡的時候千萬別貪多。

總結:干銀耳泡發后體積會變得很大,所以大家在泡發銀耳的時候要注意量的適當。女性朋友們可以隔一段時間做一些吃吃,這道菜對養顏是真的很不錯。大家可以跟上面介紹的方法再結合自己喜歡的口味添加些其他食材也是可以的。想要養顏美容的女性一定不要錯過了。

本文地址:http://m.www48783.com/21264.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特色小吃培訓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