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會長胖嗎?粽子的熱量有多少?
吃粽子會長胖嗎?端午節快到了,又到了人們吃粽子的季節,但是粽子都是糯米那么吃了是否會長胖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下。端午佳節快到了,也是吃粽子的時候,香甜可口的粽子深受人們喜愛。可是粽子畢竟是糯米做成的,吃多了會不會容易長胖呢?怎么吃粽子能不長肉呢?
吃粽子會胖嗎
吃多粽子的確容易發胖。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一碗左右,熱量約為400至500卡路里。
粽子屬于增胖性食物,熱量大多偏高,不過小分量的吃,是不會長胖的,但是,吃多了肯定會長胖,而且減肥的朋友還是少吃或不吃為妙。
請看粽子主料糯米熱量分析
大米及糯米熱量及發胖成分一覽
大米熱量:348.00大卡
糯米熱量:346.00大卡
大米碳水化合物:78.30克
糯米碳水化合物:77.90克
大米脂肪:1.00克
糯米脂肪:0.80克
大米蛋白質:7.30克
糯米蛋白質:7.40克
大米纖維素:0.80克
糯米纖維素:0.70克
通過對比得知,粽子的主料糯米并不比大米高多少,吃粽子容易胖應該另有原因。吃粽子容易的原因見下:
吃粽子飽感延遲
粽子有個特點,就是“飽感延遲”。大部分食物都是吃下去馬上就有飽感,剛吃完飯的飽感是最強的。而糯米食品吃下去沒覺得多飽,要到餐后30分鐘左右才達到飽感的高峰。如果把兩個粽子所需要的糯米和一碗米飯所需要的粳米放在一起,會發現粽子用的米比較多;但是吃的時候,兩個粽子幾口就吃下去了,當時還不覺得怎樣;一碗米飯吃起來沒那么容易,吃完之后飽感比較強。
怎么吃粽子不發胖
1、選擇熱量比較低的粽子
粽子的種類可謂說是太多了,不同的粽子味道不同不說,所含有的熱量和營養成分也是不同的。而人們吃粽子之所以很容易發胖,除了因為粽子里面的糯米成分不易消化之外,還因為粽子有些粽子的熱量實在是太高了。
端午節的時候,如果你不想因為吃粽子而發胖的話,那么就要選擇熱量比較低的粽子。而在眾多的種子品種當中,豆沙粽子的熱量是最高的,所以說怕吃胖的話,端午節選擇粽子一定要避開豆沙粽子。相對來說,純糯米的粽子和純咸粽的熱量是最低的,所以說,端午節的時候選擇吃這兩種粽子反而更不容易發胖。
2、吃粽子不發胖要學會克制
粽子是相當難消化的一種食物,如果吃粽子的時候吃的太多,很容易引起肥胖不說,還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胃腸疾病。端午節的時候吃粽子一定要吃的適量,不能吃的太多。粽子每天最合適的數量是兩到三個,兩個數量最佳,三個的話也可以,但是千萬不能超過三個,不然會很容易發胖的。
3、吃粽子想不發胖切忌選晚上
在端午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晚上來品嘗粽子的美味。其實,晚上九點之后是脂肪的囤積期,如果晚上所吃的食物在九點之前不能夠完全消化的話,那么可是很容易引起肥胖的。
所以說對于粽子這類難以消化的食物來說,一定不要選擇晚上來吃。最好的吃粽子的時間應該是早上,中午也可以適量的吃一些,晚上是一定不能夠吃粽子的。
4、包粽子盡量降低粽子熱量
包粽子時,最好選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素材,調味少一點,或盡量以后腿肉或蒟蒻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黃,加入紅蘿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纖維質,或將糯米混加“五谷米”,增加粽子的纖維;另制作豆沙粽時,建議以植物油取代豬油,可降低粽子的熱量。
5、吃粽子不發胖要講究搭配
比如吃粽子搭配白蘿卜。白蘿卜具有清爽理氣利濕的作用,吃粽子的時候搭配食用,可以促進消化。還有,吃粽子時可同時喝茶,有助消化。超甜的粽子,如棗泥、豆沙等,可配薄荷茶或綠茶,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清熱去膩;特別油的粽子,如鮮肉、火腿、香腸等,可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
6、學會正確選用肉粽
肉粽早已成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飽和脂肪含量高。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雞肉、海鮮取代,就做到了少油、低熱量。這樣吃起來既健康又不用擔心長胖,可謂是一舉兩得。
一天吃幾個粽子為宜
專家建議,一般情況下,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減肥期間則還應適量減少。少吃粽子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食用過多導致長胖。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吃粽子會長胖嗎?粽子怎么吃才不會胖
很多朋友在問吃粽子會不會發胖,要知道粽子加入高脂肪配方多吃粽子是能導致發胖的,但是適當正確的吃粽子就是發長胖的,現在教給在家正確吃粽子的方法和技巧。
吃粽子會長胖嗎 粽子怎么吃不會胖 吃粽子不長胖的方法
粽子的主要營養價值講解:
(1)糯米
主要原料糯米的GI(升糖指數)為87,屬于高GI食物,容易快速升高血糖。根據種植地域等的不同,糯米的纖維含量差異較大,在0.8%到2.8%之間,理論上來說,適量進食可緩解便秘,但是煮熟后的糯米,也就是粽子,粘性較大,多食反而不利于消化。
吃粽子會胖嗎?請看粽子主料糯米熱量分析
大米及糯米熱量及發胖成分一覽
大米熱量 348.00大卡,糯米熱量 346.00大卡,大米碳水化合物 78.30克,糯米碳水化合物 77.90克,大米脂肪 1.00克,糯米脂肪 0.80克,大米蛋白質 7.30克,糯米蛋白質 7.40克,大米纖維素 0.80克,糯米纖維素 0.70克
通過對比得知,粽子的主料糯米并不比大米高多少,吃粽子容易胖應該另有原因。吃粽子容易的原因見下:
吃粽子會胖嗎?吃粽子飽感延遲
粽子有個特點,就是“飽感延遲”。大部分食物都是吃下去馬上就有飽感,剛吃完飯的飽感是最強的。而糯米食品吃下去沒覺得多飽,要到餐后30分鐘左右才達到飽感的高峰。如果把兩個粽子所需要的糯米和一碗米飯所需要的粳米放在一起,會發現粽子用的米比較多,但是吃的時候,兩個粽子幾口就吃下去了,當時還不覺得怎樣,一碗米飯吃起來沒那么容易,吃完之后飽感比較強。
怎么樣吃粽子不發胖的小建議:
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吃粽子會胖嗎?粽子加入高脂肪配方能導致發胖
另外一方面,南方的粽子還要加入蛋黃、五花肉之類配料,其中脂肪含量相當不少。實驗表明,吃加了脂肪的糯米飯,和吃不加脂肪的糯米飯,同樣體積時,飽感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完全感覺不出來加了脂肪的糯米食品能量會高出一大截這個事實。可是,這些脂肪扎扎實實地會變成血脂,讓我們慢慢胖起來。
如何吃粽子不發胖的小建議:
一定要熟記少油、少鹽、少糖等吃法,同時為了身體平衡,最好吃粽子的同時也能搭配青菜與水果等多纖維的食品,就可以避免掉不必要的腸胃道不適癥狀。
吃粽子會胖嗎 吃幾個好
吃粽子會胖嗎?吃幾個好?眾所周知,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的,因此具有粘性,并且不易消化,所以從健康角度來說,不建議大家一次性吃過多的粽子,否則會引發消化不良等情況發生,也會增加肥胖的幾率!
吃粽子會胖嗎
粽子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分,因此如果一次性吃過多的話,確實有增肥的可能,并且由于這種食物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因此一般建議一次性吃1-2個粽子比較好,患有糖尿病的朋友盡量不要吃粽子!
有些朋友在吃粽子之后會出現腹脹的癥狀,這是由于這種食物消化難度較大,所以會在腸道內停留較長的時間,還會容易引發便秘,所以建議在吃粽子的同時還是應該控制食用量,最好是再多吃點蔬菜。
粽子不建議每天都吃,更不建議早晨吃,如果食用后出現消化不良的癥狀,此時千萬不要喝涼水,否則會增加不適反應,建議減少飲食攝取,吃點容易消化的清淡蔬菜及粥類,嚴重者需要吃點助消化的藥物!
吃粽子會胖嗎?吃幾個好?發胖的原因有很多,飲食當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種,但是如果偶爾吃一次粽子的話是不會發胖的,飲食后要注意適當運動,避免腹部贅肉的囤積,還要注意均衡補充營養,減少糖分攝取!
晚上粽子吃多怎么辦 晚上吃粽子會胖嗎
有的人幾乎已經把粽子當成主食,一日三餐都吃它,但粽子其實很難消化,而且熱量非常高,吃多了不僅不好消化,還容易上火,所以我們吃粽子一定要適時適量吃,不能早中晚都吃。尤其是晚上,一定要慎重食用,那么,晚上粽子吃多怎么辦?據說晚上吃還會長胖,到底晚上吃粽子會胖嗎?我們來看看。
晚上粽子吃多怎么辦 晚上吃粽子會胖嗎
晚上粽子吃多怎么辦
晚上會發胖的,盡量避免。含淀粉、熱量過高的食物晚上還是少吃的好,粽子是糯米做的,吃了又不容易消化,晚上就容易囤積脂肪,因此很容易胖的。晚上吃粽子不易消化,對睡眠不太好,超過一定量攝入是會發胖的。
但對于吃貨來說,吃粽子哪還分時間段啊,只要想吃,什么都阻擋不了,而且一吃就吃好幾個,那么晚上粽子吃多怎么辦呢?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幫助消化:
1、喝酸奶:酸奶含有乳酸菌,進入腸道后能刺激胃液分泌,加速腸胃蠕動,以達到促消化的目的。不過如果是吃太多,肚子撐的痛時不要喝酸奶,以免感覺肚子更撐。最好是吃完粽子1小時后再喝。
2、揉按腹部:揉肚子主要是為了手動的加速腸胃蠕動,增進新陳代謝。不過肚子脹的厲害時,要特別注意力度,可以躺靠在椅子上,輕輕在肚皮打圈,用力按可能會引起腹痛。
3、散步:端午節吃多了粽子不消化,要多運動一下,為避免腹痛,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在室外散散步就可以了,速度3-4公里/小時即可。
4、吃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片可以幫助理氣和胃,吃粽子吃多了不消化,可以吃幾片,一般2-3小時后,腹脹的感覺就會消失。
5、按壓穴位:按壓大陵穴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它在手掌根,腕橫紋的中點上。勞宮穴在手掌心的位置,簡單的找法是把手握成拳頭,中指指尖點到的位置即是勞宮穴。這個穴位在五行屬火,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腹脹不消化。
粽子什么時候吃最好
晚上粽子吃多怎么辦
一日三餐中,午餐比較適宜吃粽子,早上、晚上則有些勉強,夜宵堅決不要吃。
因為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糯米粘度高,缺乏纖維質,又含很多鹽、油、脂肪等物質,自身消化不完全,加上油脂類物質多,消化時間延長不說,還容易產酸。
如果一次性食用太多粽子,危害不小。首先,可能導致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的問題。其次,會刺激胃酸分泌,過量可導致胃潰瘍或慢性胃病。再者,甜粽含糖量不少,一次吃太多個,容易引起血糖飆升。
早餐、午餐倒還好,相比有稍長的時間可讓胃緩一緩。而晚飯距離睡覺時間比較短,如若消化不良,還會影響到睡眠質量。
食用粽子注意事項
第一,包粽子時,粽子的大小很重要。我們考慮到平時一個粽子,基本上是一頓吃完,所以在包粽子時,不宜包得過大,同時考慮到粽葉的成本,也不宜包得過小,一般在1-2兩比較適合。如果我們的粽葉需要反復利用,那么我們一定要注意清洗干凈,否則會產生霉菌或者是其他的污染。
第二,包粽子時,粽子餡的選擇有講究。口味偏甜者,我們可以選擇紅棗、豆沙、棗泥等品種的粽子;口味偏咸者,我們可以選擇咸蛋黃、咸肉等品種;喜愛吃肉者,我們也可以選擇豬肉、雞肉、臘肉、叉燒肉等品種。不同種類粽子的搭配食用,會讓我們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各類飲食口味。但是,不管是什么種類的粽子,粽子餡一定要新鮮、衛生,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紅棗、豆沙或是肉,因而在初夏酷熱的氣候里很容易就會發生變質。棗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留3-5天,如果是肉餡,3天內吃完為好。
第三,吃粽子前一定要蒸熟煮透。儲存在冰箱里的粽子吃的時候一定要熱透,因為糯米和粽子餡都是容易變質的食物,加熱不充分,非常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再者,變涼的粽子過油、過黏,人體很難消化。如果粽子剝開后有黏絲,就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千萬不要食用,否則易引起胃腸道疾病。
端午節吃粽子
第四,粽子雖然好吃,但也不能多吃。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我們建議,每次可以少吃一點,或者選擇小一點的粽子來食用。一般來說,成年人每餐吃1-2個粽子就可以滿足正常的能量需求了,而且,如果吃了米飯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請別去碰米飯、面或饅頭。
第五,吃粽子時,要注意其他營養物質的搭配。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也可搭配麥芽水、白蘿卜或白蘿卜水,能促進消化,或者多搭配吃些動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蔥、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或者吃些山藥,山藥有補脾胃益肺腎的功能,可以幫助減輕腸胃負擔。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湯,如冬瓜、絲瓜湯等,最后再來一份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達到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