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茴香豆
簡介
茴香豆是浙江紹興著名的漢族小吃,屬于民間閑食,亦是城鄉酒店四季常備之下酒物。民謠云:“好吃茴香豆,嚼嚼韌糾糾,要用謙豫、同興好醬油。”(謙豫、同興,為紹興兩家老牌醬園)。
用干蠶豆(當地人叫羅漢豆)泡浸后瀝干,與首香、栓皮、食鹽和食用山茶人鍋,放上適量的水,用文火慢煮,使調味品汁從表皮至豆肉吸收,持水分基本煮干后,離揭鍋冷卻,即成苗香豆。這種茵香豆是青黃色。表皮起皺,豆韌軟耐嚼,清香味甘。
歷史文化
說起茴香豆,人們常常會聯想到魯迅作品中提到的關于茴香豆的有趣情節。1981年,有幾位日本戲劇界人士迫不及待地要到紹興去品嘗茴香豆,其中一位日本朋友,當他在咸亨酒店的八仙桌旁坐定之后,一邊吃茴香豆,一邊端詳著茴香豆,好像是在鑒定一件稀世的珍寶似的。這小小的茴香豆成了他們了解紹興風土人情的重要細節。
由于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寫到茴香豆,因而隨小說的傳播而聲國內外。現在,這種傳統食品已成了旅游者的“紀念品”,許多外賓在參觀了魯迅紀念館后,無不慕名趕到附近的咸亨酒店,要一碗酒,買一碟茴香豆,體驗—下當年孔乙己的生活。。臨走時還不忘捎帶幾袋饋贈親友,共享漫游魯迅故鄉之樂。
做法一
茴香豆看似簡單易煮,其實大有講究。須精選干蠶豆(俗稱羅漢豆),淘洗下鍋,加水至浸沒,猛火煮約15分鐘,至豆皮周緣起凸、中凹陷時,即加桂皮、茴香和醬油,再文火慢煮約15分鐘始成。其時,豆皮青黃起皺,豆肉熟而不爛,軟而又韌,咀嚼滿口生津,香氣馥郁,咸而透鮮
做法二
- 干蠶豆洗凈,備用
- 高壓鍋內放入洗好的豆子,加適量的水,水剛好沒過豆子即可,高壓鍋上汽蒸10分鐘
- 鍋中準備調料,放入料酒,有紹興加飯酒的更好,放入適量十三香、桂皮、大料、茴香、胡椒粉
- 放入高壓鍋內煮好的豆子,大火燒開,燒至原水量的一半,轉小火
- 加入鹽、雞精、糖、調味,豆子在小火中燉煮,煮至水燒干,注意要不斷攪拌,以免糊鍋
小竅門
高壓鍋蒸煮是讓豆子更易熟,畢竟干蠶豆未經過浸泡很難熟,大火燒開,這樣可以讓茴香豆的豆皮縮攏,小火燉煮,讓豆子入味,如此,茴香豆是香軟有嚼勁,咸中帶甜,香味四溢
使用的廚具:微波爐、高壓鍋、煮鍋 。
營養價值
槐豆,別名蠶豆、佛豆、羅漢豆、茴香豆,很可能引種于安徽淮南、淮北一帶,故又名“淮豆”,浙南廣大農村都有其栽培的歷史。立夏時節,槐豆普遍成熟,永強一帶居民將剛摘下的帶夾槐豆煮熟,坐在搗臼邊吃,可以壯腰補腎,插秧、耘田時不會吃力。將干槐豆炒熟(俗稱槐豆子,炒槐豆)食用,在廣大農村和城鎮居民中非常普遍,食之可健身固齒,尤以兒童、青年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