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與春愁,從表面上看,不僅這兩種情況的發生都與春季的氣候變化有關,而且所出現的癥狀也有相似之處:出現情緒抑郁的表現,前者是困倦引起的精神癥狀,后者是精神障礙所表現出的困倦。
春困是因為季節交換帶來生理變化的一種反應。寒冷的冬季,人體受到低溫的影響和刺激,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血流量相對減少,汗腺和毛孔也隨之閉合,減少了熱量的散發,以維持人體正常體溫。進入春季以后,隨著氣溫的升高,體表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隨著天氣變暖,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量不斷地加大,大腦的供氧則顯得有些不足。加上暖氣溫的良性刺激,使大腦受到某種抑制。因而,人們會感到困倦思睡,總覺得睡不夠。但是,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現。比如:精神病發作前所出現的抑郁癥狀;肝炎前期的低熱嗜睡表現;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因體虛引起的困乏。有人還發現,高血壓患者在春天嗜睡,哈欠頻頻,很可能是中風的先兆。因此,疾病引起的"春困”,應去醫院檢查。
但是,春愁與春困有所不同。春愁,往往表現為一種精神障礙的癥狀。春季氣候多變,總有一段陰雨綿綿的時間,極容易引發"季節性抑郁癥”。其實,這是在人體中有一種叫"松果腺體”分泌的松果激素在作怪。
現代醫學證明,松果腺體對陽光極為敏感。當陽光強烈時,松果腺體受到陽光抑制,分泌的松果激素減少,而陰雨天時分泌的松果激素則增多。松果激素具有調節人體內其他激素含量的本領。由于在陰雨天分泌的松果激素較多,從而導致了人體內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濃度相對降低。這兩種物質是促使細胞積極工作的激素,一旦減少后,細胞就會"偷懶”,變得極不活躍,使人情緒低落。防治季節性抑郁癥的關鍵是:要努力使自己擁有一個好心情,保持開朗豁達的性格和愉快的情緒,通過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鍛煉,進一步轉化這種不良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