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色小吃:南京小籠包
簡介
吃小籠包講究湯汁,做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質,切碎了拌在里面,熱氣一蒸,就全化成了湯水。好的小籠包皮薄如紙,提來提去還不帶破的。小心翼翼地提出來,放在醋碗里,對準上面一吸,鮮美的湯汁就進了肚了。不過不能著急,不然會燙著,然后再慢慢享用里面的內容。所以南京人吃小籠包又有歌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后喝湯”。
歷史文化
小籠饅頭(北方又稱小籠包)是上海、南京、無錫、常州、蘇州、杭州、蕪湖、徽州、江西等江南地區著名漢族小吃,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間的江蘇省常州府,為當時的萬華茶樓首創。傳說由北宋時期著名的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演變而來,由北宋皇室帶入江南,后逐漸成型。常州小籠饅頭味鮮,無錫小籠饅頭味甜。而誕生于清末同治十年的上海南翔小籠饅頭同樣歷史悠久,享譽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