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特色小吃:客家紅燜肉
簡介
紅燜肉與梅菜扣肉、香芋扣肉、贛南荷包胙等等客家名菜齊名,油潤柔糯,味美異常,紅紅旺旺,是辦喜事的必備菜。以前說用來壓碗底的菜,就是怕菜食得太光,主人沒面。用來煮肉的粬有降血脂的功效。
頗具嶺南特色的飲食文化——客家紅燜肉是梅州名菜之一。紅燜肉,油潤柔糯,味美異常,紅紅旺旺,可是地地道道的客家風(fēng)味菜,還是客家人擺辦酒席,招待親朋好友不可缺少的一道地方菜。
菜品介紹:
客家紅燜肉的吃法很多,有的喜歡放點客家咸菜,有的喜歡放點香菇、干墨魚絲、筍干、紅曲米等。而最常見的材料主要有豬肉、八角、豆腐乳、柱侯醬、姜、白糖等。紅燜肉的用料講究鮮嫩、野生、家養(yǎng)、粗種;加工講究煮、煲、燉;切肉講究粗刀大塊,不破壞食物纖維與營養(yǎng);膳食結(jié)合講究搭配、效用,多用藥材調(diào)理陰陽,清降補瀉;烹煮講究火候,擅長燉、煮、煲、釀。
溫馨提示:
紅燜肉色澤金黃,風(fēng)味獨特,爽口軟滑,肥而不膩,會讓你饞得直掉口水。此菜雖味美鮮香、肥而不膩,但怕動物油、膽固醇高的朋友還是盡量要克制。
做法
客家人喜歡把豬肉切成比較大的正方或長方塊,其制作方法是:
首先將五花肉連同八角一起放入鍋內(nèi),再加入清水,清水剛剛浸過五花肉就行了,最后用大火煮10分鐘。在煮豬肉的過程里,可以把要用的配料先準(zhǔn)備,就是把蔥和姜切碎就行了。然后把煮熟的肉拿出來,并用清水清洗,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把豬肉上的油沫洗掉。肉切好后,接下來就開始炒了。這時候把火開到中火,在鍋里放入花生油,等油到6成熱后,把切好的肉塊放進(jìn)去翻炒,等肉炒熱后,分別放入料酒、鹽、蔥、姜。翻炒幾次之后,加入一些水(如果加骨頭湯或者雞湯,那效果就會更好)。然后蓋上蓋子燜6分鐘左右。再放入醬油、柱候醬、白糖,這些配料可根據(jù)個人口味適量添加。放完配料,將其攪拌均勻后加蓋再煮3分鐘,不過這時候要注意了,要用小火煮,煮3分鐘即可。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 特色小吃培訓(xùn)班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zhuǎn)載請保留出處!